上海亚马逊兼职美工网站

你的位置:上海亚马逊兼职美工网站 > 生活服务 >

抠图 美国200多年干掉4个世界第二,第五个是中国,为何说注定翻车?

发布日期:2024-08-17 08:09    点击次数:173

抠图 美国200多年干掉4个世界第二,第五个是中国,为何说注定翻车?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欧洲各国遭受巨大打击,美国却挣得盆满钵满,一跃成为世界霸主。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更是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然而,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并未放松警惕,而是始终对自身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感到担忧。五百年来,依靠各种方法、手段,美国共干掉4个世界第二,第五个便是中国,然而这一次美国注定翻车。

那么,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霸主?被美国干掉的四个世界第二分别是谁?又为何说美国第五次注定会失败?

从 18 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这个位于欧陆边缘上的岛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随着美国对英国霸权的削弱,英国这颗不落的太阳,正缓缓地下降,直至消失在海平面之下。

美国对英国霸权的削弱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英国军事霸权的削弱。美国以“航海自由”为口号,提出各个国家都可以在大西洋、太平洋航行,但实际上当时拥有远航能力的国家并不多,美国此举实际是假借“自由”之名,瓦解英国对两大洋控制的合理性,以增强自身军事实力。

二是对英国经济霸权的削弱。英国虽然取得了一战的胜利,但经济严重受创,在此情况下,美国一边通过制定“道威斯计划”,趁势开启美元国际化进程,一边借助经济危机与英国展开贸易战,促使英镑体系加速瓦解。

三是对英国势力范围的削弱。例如为了削弱英国在亚太的利益,美国通过经济手段,为中国提供贷款援助等方式,不断增强在华影响力。为了限制英国在南亚的势力范围,美国在印度掀起民族主义运动风潮,力促印度实现独立。

【二、分裂德国以制衡抗苏联】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大力发展重工业,并凭借着机械制造业和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实现了经济腾飞,一度成为欧洲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甚至对美国也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德国被美、苏分区占领,虽然战败后的德国已然千疮百孔,但美国始终采取打压遏制的对德政策。作为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惩罚,也为了防止德国东山再起,美国罗斯福政府主张将德国进行分割,将其分割为三个或七个小邦。

不仅如此,美国还要剥夺德国境内的工业,并控制所有生产工业资源的区域,将德国变成以种植业为主导的农业,使所有德国人从工人变成种地的农民。

后来,随着美苏同盟瓦解,双方分歧和矛盾不断增大,美国也逐渐意识到,苏联才是自己最大的威胁。因此,美国不再打压遏制德国,而是开始对德国进行扶植。

为使德国快速崛起,美国向苏联寻求谈判,希望将德国美占区与苏占区合并,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德国。然而,美苏双方在德国统一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美国认为应该先实现“经济统一”,苏联则认为应现在“政治层面”上进行统一,双方不欢而散。

虽然建立统一德国以制衡苏联的阴谋没有得逞,但美国并没有放弃。既然,无法拥有一个统一的德国,那么就将德国一分为二。

于是,在1948年,美国单方面在己方占领的德国西区进行的货币改革。这也意味着,美国在分裂德国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最后,在美国的强势主导下,德国被分裂为西德和东德,直至1990年,两德才实现统一。

【三、货币战争击垮日本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了同盟国严厉的制裁,工业基础坍塌,经济更是全线崩溃。在经过一系列改革后,日本大力发展金融业,从5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和苏联。

当时,以三菱为代表的日本旧财阀复活,财阀之间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互相渗透,利益捆绑,最终形成数个掌控国家经济命脉大型财阀。在金融财阀的生产性推动下,日本经济迎来了一段极度繁荣的时期。

日本金融财阀通过行业垄断的形式,建立起大型的工业企业,极大地推动的日本战后经济的复苏。不仅如此,日本金融财阀还积极参与第三次科技革命,通过技术研发和高新产业引进,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丰田、本田、东芝、日立等汽车行业和电子行业的巨头,都是在那时建立并发展的。

然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为了阻止日本的发展,防止其日益壮大造成威胁,美国对日本展开了货币战争。

1985年,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虽然,日本不愿意签署此项协议,但两国此前签署了《美日安保条约》,美工兼职美国在日本驻军并保护日本安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就是美国的政治附庸。

“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快速升值,但升值后的日元并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而是被人们投入楼市和股市金融行业。

一年后,日本楼市价格上涨近一倍,股市更是直逼39000点。为了抑制过热的楼市和股市投资,日本银行不断提高官定利率,随后楼市、股市暴跌,日元大幅贬值,日本进入了近二十年的衰退期。

【四、意识操控致使苏联解体】

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曾经创造了巨大的辉煌,甚至一度成为与美国相提并论的世界上唯二的超级大国。然而在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中,过高的军费支出严重消耗了苏联的财政储备。

更致命的是,在美国的意识形态渗透下,苏联领导人的政治信仰动摇,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路线、立场、观点方法,最终导致解体。

一方面,美国为保证国土安全与苏联展开军备竞赛。在肯尼迪时代,当时的美国政府为保证美国国家安全,美国加大军费支出,不断增加军事能力,以求达到军事战略平衡。

到了约翰逊政府时期,当局进一步加大军费支出,与苏联进行具军备竞赛。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曾一度占据上风,但由于工业底子相对薄弱,时间一长,过高的军费支出严重拖垮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操纵意识形态,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如果说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是美国为保护国家安全而被动进行的战略行动,那通过操纵意识形态、输出价值观念,最终实现和平演变,则是美国早有预谋的结果。

早在20世纪40年代,杜鲁门政府便开始酝酿瓦解苏联的意识形态方案,二战后,随着苏联综合国力的迅猛上升,通过“和平演变”对苏联政权进行颠覆更是成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共识。

美国一方面利用苏联内部的反对势力,通过输出意识形态价值观来渲染美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一方面通过散播谣言,来抹黑苏联的历史。

经过长时期的实施形态操纵,不仅底层人民对苏联心生不满,上层精英阶级甚至苏联领导人巴尔戈乔夫都被思想控制,放弃了马克思主义路线,转向所谓的民主体制,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通过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文化等各种手段,美国不仅干掉了英国和苏联等世界霸主,还先后干掉了德国、日本等快速崛起的国家。

毫不夸张地说,200年来,美国干掉了四个世界第二。现在,美国将枪口转向了中国,然而这一次,他们却注定失败。

【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不可阻挡】

在我们的政治历史教材上,“一超多强”这个词常常被用来形容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一超”是指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我们中国则属于“多强”的范畴。

这个说法看似表现了我国的崇高政治地位,但另一面却是强国之间互相制衡,超级强国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大搞颜色革命,干涉其他国家内政,扰乱地区稳定,世界各地的战乱与冲突,背后均有美国的影子。

1993年银河号事件,美国无故扣押我们的商船并发出严厉警告,只要我们靠近相关海域便立即击沉;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政府的国际谴责和中国学生的抗议,仅换来毫无诚意的道歉;2001年中美撞击事件,面对美国当时最先进的间谍机侵入我国领空,我国航空兵王伟只能驾驶81192战机近身驱离,不幸撞击身亡。

诚然,中美关系也曾有过一段“甜蜜期”,然而自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计划以来,中美关系不断加剧,脱钩、对抗逐渐取代合作与对话。

特朗普时期,向中国发动贸易战,拜登政府更是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力度。目的就是为了打压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中国。

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科技和军事力量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逐渐有了和美国掰手腕的实力。短短数十年,空军建设不断加速,装备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海军方面,我国第四艘航母即将下海,未来还会有第五艘、第六艘,远航能力不断提升。在2021年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中国明确正告美方,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

只要我们继续苦练内功,巧借外力,不断发展经济,同时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超越美国只会是时间问题。

【总结:】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国200年间干掉了4个世界第二,但是美国霸权的衰落已成必然:国内经济不振招惹民怨,军费削减战力有限,反忍无力疲于应付,盟友获援少导致离心……面对内忧外患的境况,美国霸权走向衰弱和崩溃,已是历史的必然。

[1]吴学磊. 意识形态操纵视域下苏联解体的历史缘由与深刻教训 [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03): 34-42.

[2]赵学功. 美国、英国与战后德国的分裂(1945~1949) [J]. 世界近现代史研究, 2024, (00): 103-120+361.

[3]崔慧敏,张习康. 战后金融财阀统治下的日本经济从繁荣到衰退的演变——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J]. 现代日本经济, 2023, 42 (06): 1-10.

[4]闫坤,汪川. “失去”的日本经济:事实、原因及启示 [J]. 日本学刊, 2022, (05): 85-100+150.

[5]钱撷羽. 二战后德国制造业立国的动因研究[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8.

[6]屈彦辰. 美国削弱英国霸权的外交策略探析(1919-1945)[D]. 外交学院, 2018.

[7]洪明顺.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及泡沫崩溃的影响 [J]. 中外企业家, 2013, (06): 264-265.

[8]崔晓乐.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在军备竞赛问题上的对苏策略 [J]. 学理论, 2012, (24): 126-127.